今天是第29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今年的主题为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在这颗蔚蓝的星球上
我们拥有着许多共同生活的小伙伴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
这两天,从盐城东台条子泥湿地传来好消息,今年春季来这里迁徙栖息的候鸟创造了新纪录。“截至今年五月初,条子泥湿地共记录到水鸟70余种,单次观测最多达到9万余只,都是历史最多的。特别是珍稀鸟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勺嘴鹬,观测到80余只。”盐城东台条子泥湿地负责人吕洪涛表示。
条子泥湿地是全球最重要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之一,也是我国第十四处世界自然遗产,填补了全国滨海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空白。随着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条子泥湿地每年有400多种、上百万只候鸟来这里栖息、迁徙。
下面
跟随小编一起去看看
我们身边的小可爱
麋鹿
麋鹿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国家林草局最新发布,我国麋鹿种群总数近9000头。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世界最大的麋鹿保护区,为麋鹿提供了独特的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区最新统计显示,目前这里的麋鹿种群总数已超6000头,再创新高。
丹顶鹤
丹顶鹤,几乎通体纯白,喉、颊、颈大部分呈暗褐色,头顶皮肤裸露呈朱红色,肉冠状,是世界濒危物种,我国一级保护动物。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是全国重要的丹顶鹤越冬地。
勺嘴鹬
勺嘴鹬,羽毛颜色以黑灰白为主,圆头腿短,形态憨态可掬,觅食“自带勺子”,被称为“极危萌物”。盐城黄海湿地是其迁徙途中重要的停留地,全球超50%的勺嘴鹬在此地觅食停歇。
黑嘴鸥
黑嘴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头戴黑礼帽、身穿白礼服、浑身玉羽银翎,在阳光下,如同盛开的黑蕊白花。在盐城黄海湿地,每年有数百只黑嘴鸥成群聚集,嬉戏捕食,繁衍生息。
火烈鸟
火烈鸟(红鹳),拥有纤细修长的身材、火红色的羽毛、“S”形的脖颈……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全球性濒危物种。2021年冬,条子泥飞来10只火烈鸟。这是近几年,在条子泥越冬发现的最大的火烈鸟群体。
扇尾沙锥
扇尾沙锥背部具黄褐色纵纹,腹部白色,飞羽黑褐色,栖于沼泽湿地、河湖岸边和水田等地,习性同其他沙锥但不喜飞行,起飞及飞行都较缓慢较稳定。以蠕虫、昆虫、软体动物和甲壳类为食。
尖尾滨鹬
尖尾滨鹬是体型略小而嘴短的滨鹬。头顶棕色,眉纹色浅,胸皮黄色。繁殖于西伯利亚;冬季远至新几内亚、澳大利亚及新西兰。栖于沼泽地带及沿海滩涂、泥沼、湖泊及稻田。常与其他涉禽混群。主要以蚊和其他昆虫幼虫为食。
蓝翡翠
蓝翡翠是留鸟,是大型蓝色、白色及黑色翡翠鸟,以头黑为特征,翼上覆羽黑色,上体其余为亮丽华贵的蓝紫色。栖息于开阔的平原和山麓地带,取食于池塘、河流等处。喜捕食小鱼、蛙类等。
蛎鹬
蛎鹬是旅鸟。羽色黑白分明,且长了一个“胡萝卜嘴”,在野外极容易辨识。广泛分布于温带和热带地区的沿海地区,冬季则集成大群在海湾、入海口及开阔海岸沙滩和岩石上活动。盐城湿地主要为蛎鹬的迁徙停歇地。它们以甲壳类、软体动物、蠕虫、虾、蟹、沙蚕、小鱼、昆虫和幼虫等为食。
黑翅长脚鹬
黑翅长脚鹬,拥有黑色的翅膀和长长的红色细腿,黑白红三色分明,身材高挑,无论是行走还是飞翔,姿态都很优雅,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红色名录,是盐城黄海湿地的常客。
东方白鹳
东方白鹳,被誉为“鸟中国宝”,眼周像画了红色的“眼线”,黑色的喙坚硬而粗壮,展翅可达三米长。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已有近百只东方白鹳在黄海湿地繁衍定居,盐城已成为它们在南方的新家。
黑脸琵鹭
黑脸琵鹭,全身羽毛大体为白色,额、喉、脸、眼周和眼全为黑色,形成鲜明的“黑脸”。因其扁平如汤匙状的长嘴,与乐器琵琶极为相似,因而得名。黑脸琵鹭分布区域极为狭窄,种群数量极为稀少。在盐城黄海湿地,曾多次发现大批黑脸琵鹭。
震旦鸦雀、蓑羽鹤
白腰杓鹬、丑鸭
……
我们盐城的小精灵还有许多
中国幅员辽阔,陆海兼备,孕育了丰富而又独特的生态系统,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已记录陆生脊椎动物2900多种,占全球种类总数的10%以上;有高等植物3.6万余种,居全球第三。
盐城黄海湿地是我国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据统计,盐城湿地有5个植被型组,11个植被型,73个群系以及19目53科418种鸟类,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27种,二级重点保护鸟类73种,约占全国鸟类的三分之一,湿地水鸟种类占全国水鸟种类的60%,鸟类多样性极高。
每一种生物都不可替代
每一个生命都不容忽视
以自然之道 养万物之生
践行生物多样性保护
是我们表达爱意的最好方式
也是我们送给它们最好的礼物
来源:盐城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