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天气:

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历史回顾 > 英烈故事

泥水匠出身的工人领袖——邓振询
发布日期:2021-12-02 浏览:

   “昔奔革命,今奔革命,中国共产党,功绩伟大;

     生为大众,死为大众,苏南邓主任,精神不死。” 

邓振询烈士是一位泥水匠出身的工人领袖。1904年8月21日出生于江西省兴国县长冈乡大塘村。192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的锻炼,经受血与火的洗礼,使邓振询迅速成长为一位有威望的工人运动领导人,在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刘少奇的直接领导下工作。“为了大家舍小家”邓振询将全身心投入到革命工作中,1934年1月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主席团成员,为发展和建设中央苏区做出了积极贡献。                  

1934年10月,邓振询随红军第五军团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任红军第五军团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1935年底,长征到达陕北后,在李维汉、邓颖超、蔡畅的关怀下,他同长征中的女指导员李坚真结为夫妻,矢志为中国革命的胜利而共同奋斗。由于他的文化水平低,在学习中存在不少困难。但他非常刻苦,勤于钻研,虚心向别人求教,对一些理论和政策问题直至弄懂方肯罢休。当时,李坚真担任中央妇女部长,每到周末,他回到家里同妻子交谈学习心得,夫妻两人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他的文化水平和理论政策水平提高很快。  

抗日战争爆发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国共两党经过谈判达成协议,将湘、赣、闽、粤、浙、鄂、豫、皖八省十四个地区的红军及红军游击队改编成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新四军,开赴江南前线抗日。为了完成南方游击队集中改编、开辟抗日游击根据地、加强南方党的工作,根据党中央决定,邓振询、李坚真等一行10余人,于1937年底抵达南昌。因集中改编工作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障碍,1938年初,邓振询和温仰春、李坚真等5人前往龙岩协助邓子恢、张鼎丞、谭震林完成了的二支队的组建工作。为了加强苏南抗日根据地的建设,1940年2月,邓振询从皖南调任中共苏皖区党委书记。当时,苏南斗争正处于最艰苦的时期。他积极协助陈毅等同志开展工作,进一步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和发展党的组织,建立抗日民主政权,从而使苏南抗日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1941年1月,国民党当局悍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邓振询当机立断,立即布置各地党组织做好从皖南突围出来的人员的接待和安置工作,并同特委的同志详细研究护送路线,反复强调一定要把这些同志安全护送到苏北。后来,经过这条交通线安全转移到苏北的干部就有200余名。皖南事变后,侵华日军集中了三四千人的兵力,对苏南地区进行大扫荡。苏南的革命力量因此遭受重大损失,仅区委书记以上干部就有20多人牺牲,苏南敌后斗争进入更加艰苦的阶段。面对这种险恶的环境,邓振询坚定地指出:“目前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我们坚持斗争,讲究策略,依靠群众,胜利就一定属于我们”。在频繁而艰苦的战斗中,邓振询身先士卒、坚定勇敢,为干部、群众树立了榜样。

1943年春,国民党第三战区调动了13个团的兵力向我驻苏南溧水、溧阳的部队发起进攻。邓振询协同王必成、江渭清领导苏南军民进行了自卫反击,在曹山、回锋山一线将敌人击退。六月中旬,国民党顽军又发动了第二次进攻。为了保存力量,江南新四军主力部队全部撤出溧水地区。邓振询随新四军四十六团转移到横山地区活动。八月三日,部队宿营于江宁县冯潭庄,因遇敌情,部队当晚向禄口附近的高桥转移,渡秦淮河时,邓振询不幸遇难,时年39岁。

邓振询牺牲的消息很快传遍苏南,军民同声哀悼,为苏南抗日根据地失去了一位好领导而悲痛,为我党失去了一位忠诚的战士而惋惜。1944年8月3日,苏皖区党委暨苏南行署在宜兴隆重举行追悼邓振询烈士大会,江渭清代表苏皖区党委致悼词说:“邓副主任为中国共产党高级干部之一,尽瘁中国革命,十年有余,领导苏南斗争时逾三载,而其对党与革命无限忠诚,生活刻苦,严肃,学习紧张积极,沉着果断,诲人不倦,实为全国人民及全体共产党之模范,因此邓副主任牺牲,不独为苏南党及苏南斗争之重大损失,而且为全党及中华民族之重大损失。” 解放后,苏南人民一直没有忘记他,1958年,党和政府将邓振询墓迁至望江矶三烈士墓旁,1985年又移至雨花台烈士陵园知名烈士墓区。

邓振询牺牲后,李坚真没有再婚,她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担负起继续革命的重任,帮着照顾邓振询唯一的骨肉。1981年,在邓振询牺牲三十八周年之际,李坚真曾写下山歌一首,以作诚挚的怀念:

秦淮河水急又深,面上无桥不留情。

三十八年如一日,波涛翻滚永奔腾。

秦淮河畔景色新,桥面通车喜人心。

冬去春暖明灯亮,四化建设日月兴。

 

                                  (陈文婕)